三部委联合发布新规,典当行监管步入深化新阶段
时间:2024-8-21 编辑:润峰 来源:图说典当

  近期,金融监管总局携手证监会、市场监管总局共同颁布了《关于进一步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指导意见》,此举标志着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力度将迈入全新阶段。根据规划,未来三年内,监管部门将致力于对既有地方金融组织进行深度清理与强化监管,确保“地方金融组织总量不新增”的原则得到严格执行。此政策导向明确指向了加强监管存量、严肃清退违规机构的路径,预示着跨区域经营等高风险行为将面临更为严苛的监管环境。
 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,地方金融领域内长期存在的“僵尸公司”现象,即部分中介机构通过囤积牌照、占据名称以图谋利,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,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。新规明确,对于连续三年无实际业务运营的公司,将采取强制性注销与清退措施,彰显了监管部门肃清市场、净化环境的决心。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中强调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视野,强化责任追究机制,并促进中央与地方监管力量的高效协同,共同织就一张严密的金融监管网。
  典当行清退成效显著,但优化空间依旧广阔
  自典当行业从商务部划归至国家金融监管总局(原银保监会)监管以来,一场针对行业的清理整顿行动便悄然拉开序幕。特别是2020年银保监办发布的〔2020〕38号文件,犹如一剂猛药,促使各地金融监管机构加大力度,至今已累计清退约3000家典当行,占比接近转隶前的四成。然而,尽管成效显著,但并不意味着典当行的清理空间已近枯竭。相反,随着新政策的出台,现有典当行更应积极响应监管号召,主动拥抱合规,力求在规范化经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
  典当行:低风险运营的典范,非现场监管的先行者
典当行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——实缴制注册资本、严格限定的融资渠道(主要通过商业银行1:1融资),以及主要依赖自有资金开展业务的特点,展现出了近乎无风险的运营状态。此外,作为地方金融组织中最早实施非现场监管与动态监控的行业,典当行的每一笔业务都实时上传至监管系统,接受全天候的预警监控,其规范性与透明度在业内首屈一指。
  回归本源,政策助力典当行转型升级
  根据〔2020〕38号文件精神,典当行被寄予厚望,需回归民品典当业务本质,逐步减少房地产典当比重,深耕细分领域,提升鉴定评估能力,打造差异化、特色化的竞争优势。然而,面对现行监管政策的滞后性,特别是与国际典当行业先进实践的差距(如动产业务为主、品牌商品销售与二手物品回收等多元化收入模式),典当行业的转型升级亟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。修订和完善典当管理办法,已成为推动行业回归本源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。
  典当行业在深化监管的浪潮中,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机遇。只有主动拥抱监管、积极寻求转型升级,提升用户服务体验,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行稳致远,为构建更加规范、透明、高效的金融市场贡献力量。

 
版权所有 三河市润峰典当有限责任公司
地址:京东燕郊岩峰大厦1层5单元    冀ICP备15018353号  咨询电话:0316-3097369
    冀公网安备13108202000617